众多网友都希望老糖厂能保留下来。老厂房、老食堂、高高耸立的烟囱……这些记录着一个时代的“历史足迹”,浓缩着清远工业文明转型升级的发展历史。近年来,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课题已引起人们关注。近日,网友“qq437046176”在论坛上发了几张清远老糖厂的照片,这些旧址新拍照引发了网友们集体回忆……
有网友叹息,也许这里马上就要被开发成房地产项目,到时想找个缅怀童年记忆的地方都没有。也有网友表示非常反感毫无保留的旧城改造。工业遗产如何物尽所用,令人深思。
曾经的辉煌
年产砂糖11520万吨
1955年1月,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投资人民币290万元兴建清远华建糖厂,日榨蔗能力为250吨,为本县生产机制糖之始,也是清远第一家侨资企业,于当年12月建成投产。1967—1985年,先后4次投资共330万元,其中省投资300万元,由于不断扩大生产能力,日榨蔗能力提高到800吨,年产砂糖能力提高到11520万吨。
改革开放后,糖厂也由国营改为私有企业。设备陆续迁出,只留下了厂址。在网友“qq437046176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,厂房很有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,屋梁是木头做的,跨度很大,立体几何的结构有力地支撑起厂房。
清远市博物馆一位黄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那个年代,老糖厂的建筑风格在清远也是少见的。厂房墙壁上现在还有一些毛泽东头像的浮雕,时代特征明显,处处透着历史和艺术的气息。这座老建筑见证了清远近代工业发展变迁,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。“无论是厂房的构造,还是生产机器的类型,都体现着工业史上一个时代的细节。”该工作人员说当时建厂房利用的材料轻便,搭建速度快,并且造价便宜,符合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的建设要求。这些建筑凝固着这些历史的细节。
2009年8月10日,文化部颁布了《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》,首次将“工业遗产”列入文物范畴。在文保界,工业遗产还可算作是一个新鲜概念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把工业遗产列入保护范围,清远糖厂被列入清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登记名录。
眼下的担忧
或将毁于房地产开发
清远老糖厂所在地——环城二路是清远的老工业企业集中的地方。改制后糖厂所有权归个人,谈到糖厂的保护和重新利用,市博物馆也无奈地表示企业主才有决定权。“工厂的建筑很有特点,也特别完整。如果有一天要卖地拆掉工厂,十分可惜。”
对工业遗产的保护,清远基本还处在一种无人负责的状态。不但企业没人负责对老旧厂房进行保护及维护,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同样如此。